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范畴来解答——日常生活范畴和技术范畴。
日常生活范畴,“高铁”和“动车”实际上分别指“G字头高速列车”和“D字头高速列车”。
这一点,在我国官方发布的《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》中也有体现:在这个《规范》中,“高铁”和“动车”分别被翻译成“G-Series High-Speed Train”和“H-Series High-Speed Train”。
所以,在日常生活范畴,“高铁”和“动车”的区别,实际上就是“G字头”和“D字头”的区别。
那“G字头”和“D字头”的区别是什么呢?
我认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。
无非是“G字头”比“D字头”——更快一些。
因为泛泛而言:“G字头”比“D字头”更多地行驶在专门铺设的干线路轨上;“G字头”比“D字头”停靠中间站数更少。
至于二者所使用的火车本身,技术上,都是“动车组列车”-也就是各型CRH机车。
而“CRH”的意思是“中国高速铁路/China Railway High-speed”。
技术范畴。
“动车”就是“动车组列车”的简称。
而上面说过了,无论“G字头”还是“D字头”,使用的实际上都是“动车组列车”——也就是说,“高铁(日常生活范畴)”和“动车(日常生活范畴)”实际上,都是“动车(技术范畴)”。
由此也可见,日常生活范畴,“高铁”和“动车”是被错误应用的概念。
那么“动车组列车”是什么意思呢?
是现代火车的一种类型,由至少两节带驱动力的车厢(简称动车)和若干节不带牵引力的车厢(简称拖车)共同组成。
相对于传统的“一个车头拉一列车厢、一列火车只有车头一个动力单元”,“动车组列车”是“一列火车中有多个动力单元-这个动力单元既可能是车头,也可能是车厢;总之,至少两个动力单元,是‘动力车辆编组’”。
因此,较真儿地说,“一前一后两个内燃机车车头前拉后推一列绿皮车厢”,也是“动车组列车”;地铁,也是“动车组列车”。
那么“高铁”又是什么呢?
“高铁”就是“高速铁路系统”,由“轨道”和“列车”共同构成。
“列车”上面说过了,咱们国家的高铁系统使用的都是各型CRH动车组列车。
那么“轨道”呢?为了实现“高速”,光有好车不行,也得有好路。这就需要改造原有的轨道系统。要么修改、完善、更新、替换、延展,要么彻底重新铺设。
总结一下:我国的高铁系统,使用的都是动车组列车,这些列车都是高速列车;而动车组列车,不一定行驶在高速铁路系统上。
在我国目前高速及城际铁路客运体系中,动车(D字头列车)与高铁(G字头列车)主要区别是动车(D字头列车)主要开行在既有提速线路或城际铁路上,而在高速铁路干线上运行的动车(D字头列车)比高铁(G字头列车)最高运行速度较慢或停站更多。其实高铁和动车,这两个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定义。 高铁指的是高速铁路,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; 而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,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(注意是可以不是必须)有动力;但这两个词在国内的铁路上被重新定义了,实际上国内的高铁上用的车自身也是动车,被称为动车也没错。
在国际标准中,时速超过200KM的、在建时速可达250KM的铁路,就是高速铁路;动车的定义是指多节车厢有动力装置,这些车厢组成的列车,称为动车(组)。 而中国的定义稍有不同,动车是指时速在200~300KM之间的列车,车次以D开头(“动”字拼音首字母);高铁是指时速超过300KM的列车,车次以G开头(“高”字拼音首字母)。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,一组有8节车厢,一列火车有一或两组动车(即一列火车只能由8或16节车厢组成),而一组动车组,其中可以是6动2拖,就是6节车厢有动力,另外2节没有;也可以是4动4拖;
4节有动力,另外四节没有;也可以是8节全有动力。 对于长组列车(16节车厢的那种),就是以上的配置方案乘以二。
日本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都是动车组,和中国一样;但是在欧洲,尤其是德国与法国,他们的高速铁路上还有传统形式的火车,德国ICE和法国TGV都有由车头牵引无动力车厢、但是时速超过200km的列车,所以高速铁路上跑的不一定都是动车组。所以,在国际标准中,高铁指的是铁路,而动车是一种火车形式。在我们中国的定义中,高铁和动车是既包括火车,也包括铁路的铁路系统,差别就在于时速不同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